劳“驿”结合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劳“驿”结合

发布时间:2024-04-18 10:11:07

【工评荟】关键词:工会职工阵地建设;资源整合;社会治理

劳“驿”结合

——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投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近日,为推进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浙江全省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杭州召开。如何准确把握好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中的世界观、提炼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促进户外劳动者通过服务站点实现所需所愿,让他们更有获得感、成就感和归属感?这是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在下一阶段中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虚”与“实”:

站点建设的安身立命之本

作为浙江工会职工阵地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全省目前已建成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2万家,服务职工群众400余万人。从0家到1.2万家,从无人知晓到群体认可……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赢得的“民声”,靠的不是打造“爆款”,而是“慢工出细活”。

以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等群体为代表的户外劳动者,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美好生活作出重要贡献的“最美丽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赞誉他们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他们经常风里来雨里去,缺少休息歇脚的场所,吃口热饭、喝口热水成为他们工作中迫切期盼实现的“关键小事”,也成为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要解决的实事。

在我省各级工会组织的努力下,一个个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一站式服务空间建成了,一件件“关键小事”就在这些或大或小的空间中得到了回应与解决。不喊虚的口号,不设虚的形式,只做实的服务,服务做到位了,人流自然就被吸引过来了。近年来,这套“避虚就实”的真功夫开始形成“气候”、展现“威力”,下一步不仅要坚持做下去,还要做深做细、做出新成绩。

“劳”与“驿”:

如何让站点建设深入人心

2024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明确提出,要在2024年改造提升服务站点1000家以上。这个目标有两层含义:不仅要有改造,而且要有提升。这要求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建设既要追求数量,也要追求质量。在下一步改造提升服务站点的过程中,需处理好三对关系。

其一是“敞开大门”与“敞开心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对关系,考验的是工会干部和志愿者们的群众工作本领——是否足够了解职工群众的所期所盼,是否将心比心让户外劳动者在驿站感到宾至如归。

其二是“体系完备”与“因地制宜”之间的关系。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固然有标准,然而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还要尽可能把握好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等技巧。这要求建设者通过多方调研精准满足户外劳动者实际需求,不断延伸驿站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涵,让各个驿站在功能健全的基础上还具有特色鲜明的立脚点。

其三是“单兵作战”与“资源整合”之间的关系。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不是工会组织一家的事,要充分将银保监局、民政、住建、交通、各窗口单位以及爱心企业原本已有的服务阵地资源盘活,通过构建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共建驿站”“共享驿站”“联盟驿站”蔚然成风,同时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让驿站建设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小”与“大”:

把“驿站”作为一种方法

位于台州市椒江区的“365+劳动者驿站”以24小时开放、365天全年无休且无人值守的特色受到了广大户外劳动者的好评。在这里,“驿站”正逐渐演变成一种“方法”,超越了原有物理空间承载的功能,变为一种关注民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的“方法论”。建设者们可以通过驿站开展普法宣传、心理讲座、急救培训等一系列服务,使用者们也可以通过驿站进一步参与到社会治理、融入城市与社区生活。

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做好下一阶段的建设工作,要在增加户外劳动者参与驿站建设主动权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功能投放,要在增进驿站建设者与使用者之间情感联系的同时减轻不适配的准入压力,要在增强驿站类型多样性的同时减弱政策更迭带来的不稳定性,尽可能守护好驿站的生命力,避免驿站落入“千篇一律”“千站一面”的陷阱,并鼓励驿站在此基础上建构自发秩序,组织户外劳动者参与社会治理,为社会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

(《浙江工人日报》李凡)